捷克vs英格兰分析,捷克vs英格兰分析报告

tamoadmin 比赛信息 2024-07-20 13 0

捷克公开赛,郑培锋4-1击败皮切福德,从资格赛一路闯入决赛,怎么评价?

郑培锋连续两次公开赛展现不俗实力,先后击败奥恰洛夫和皮切福德,期待他夺冠,更期待他成为国乒的新生力量,为男乒注入活力!

在捷克公开赛半决赛中,郑培锋4-1击败英国名将皮切福德闯入决赛,此次捷克公开赛,郑培锋一路从资格赛杀入了决赛。

此次捷克公开赛,中国男单和女单都是替补选手出战,所有球员都从资格赛打起,男单方面,表现最出色的仍旧是郑培锋,他一路杀进正赛。正赛第一轮(1/16决赛),郑培锋4-2击败了东道主选手帕维尔,正赛第二轮(1/8决赛),郑培锋4-3击败了日本选手及川瑞吉,正赛第三轮(1/4决赛),郑培锋4-2击败了德国选手斯特格。

捷克vs英格兰分析,捷克vs英格兰分析报告

半决赛,郑培锋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皮切福德,皮切福德在1/8决赛淘汰了中国选手张煜东。

本场比赛,第一局,郑培锋11-8获胜,第二局,郑培锋再次11-7获胜。

第三局,双方打得非常胶着,连续9平、10平、11平,其中郑培锋连续追了几个局点,但最终11-13输掉了第三局。

第四局,双方开局非常胶着,但随后郑培锋找到了感觉,11-5轻松拿下。

第五局,双方再次打得非常胶着,9平之后,郑培锋连得2分,11-9获胜,闯入捷克公开赛决赛。

应该说,郑培锋的表现非常不错,在此前的保加利亚公开赛上,郑培锋的表现就非常抢眼,他从资格赛突围,正赛第二轮,郑培锋4-2击败了奥恰洛夫,1/4决赛,郑培锋遭遇了松平健太,3-4憾负,比赛中郑培锋曾经被裁判因为“发球违例”罚分。

郑培锋1996年出生,在国乒内部算是中生代偏新生代的球员,直板打法,他年少成名,但此前发展并不顺利,目前在国际乒联甚至都没有排名。

抗日战争时期捷克产ZB26与中国仿制的ZB26比较怎样?

首先,我们要对民国时,国内各兵工厂的成绩表示肯定。

我国兵工厂在仿制西方武器时,也是动了脑子的。

例如,著名的中正式步枪,就是仿制了德国毛瑟步枪。但是,切合中国军人的特点和需要,将枪身缩短,并加长刺刀。

还有巩式手榴弹,仿制于德式M24手榴弹。鉴于中国人体格偏小,也缩小了手榴弹尺寸,更方便我军士兵投掷。

还有汉阳兵工厂仿制的三十节式重机枪,原型是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仿制时,特意将枪口径更改,从美国的7.62×63mm弹药改为中国军队标准的7.92×57mm毛瑟弹药,方便后勤保障。

金陵兵工厂的“民二四式重机枪”,原版是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虽然,我国获得了全套图纸和专利。但是,国产版本也做了改进更轻:德国MG08枪身重26.4kg,而国产的枪身重只有20kg。

这款捷克式ZB26轻机枪在我国国内仿制了4万多挺,可以说是我军装备的轻机枪中的杰出代表。但是,由于技术和环境限制,国产的ZB26质量参差不齐。

这款枪最早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被我国购买和仿制。只是,当时仿制的方式是逆向仿制,没有获得图纸和专利。所以,做工比较粗糙,还有公差。虽然,我国国内很多兵工厂都在仿制,但是,没有标准化生产,零件都不通用。而且,做工也没法跟原厂的比。

1933年,孔祥熙曾借着向捷克采购5000支ZB26的机会,要过图纸。捷克没给。孔祥熙就派工人去工厂监工,实际上就是去偷艺去了,学了个大概。之后,重庆的21兵工厂生产的ZB26的质量就好了很多,还做了工艺改进。

但是,论做工精细,肯定还是进口的好。毕竟,之前进口时,捷克也不缺武器,制造的武器很注重品质。而我国很缺枪,生产时更偏向于节约成本、扩大产量。

ZB-26也就是也就中国俗称的“捷克式”轻机枪,从1927年到1937年一共向中国出口了30249挺,而中国仿制的捷克式约有7万挺。

根据捷克工厂的记录,ZB-26一共出口了大约12万挺,其中出口中国的约3万挺。最后一批是1939年订购的10000挺。

中国仿制捷克式最早的是大沽造船厂,在捷克布尔诺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的1927年,大沽造船厂就开始仿制了。同时期包括重庆武器修理所、广东兵器制造厂、西北实业公司、广西第一机械厂等工厂。这些工厂大部分是由当地的军阀筹建,相互之间零件基本不能互换,而使用的材料嘛,在沿海地区的可以进口国外的工厂进口钢材,所以材料还不错,但是加工技术不能保证,所以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21厂最早是李鸿章创办的,由于时间早,内部的管理和工人的素质比较高,所以产品质量也很好。21厂是现在重庆长安机器厂的老底子。抗战时期,21厂的主要产品是民24式重机枪,但是包括捷克式等武器也有生产。

抗战军兴,原来各地的兵工厂被国民政府兵工厂统一整合,包括11 、21 、31 、40 、41 、51 、53厂,其中21厂的质量最好,53厂的产量最大。21厂是原来的金陵兵工厂,从南京撤出以后,在1938年3月1日在重庆江北簸箕石复工,之后又接受了华兴机器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在1939年生产892挺捷克式,而1940年10月正式定型,当年生产960挺,而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21厂一共生产10151挺。

网上找的53厂的照片。

而53厂是原来在昆明的51兵工厂和22厂在1942年合并而成,51厂在1941年6月开始生产捷克式,当年生产450挺。1942年,不知为什么把51厂这个机枪厂和生产光学器材的22厂合并成53厂,这样就造成一定的内部矛盾,到了后来还发生过工人的***,当时的厂长被迫动用军警平息事件,而且由于是新厂,一开始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不过后来经过改进,质量也还不错。到抗战胜利53厂一共生产了约1.5万挺捷克式。

敌后根据地也是有一些自制的捷克式,这些都是用手锉出来的,能用。至于什么互换性,就别惦记了。

中国国内自产的捷克式机枪,应该说从性能上质量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大厂生产的产品。至于零件互换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大问题,这些捷克式可以说是被当作宝贝使用,所以就算出现故障也是要想尽办法修理,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些在敌后的部队,甚至有敌后游击队带着损坏的零件潜入上海进行大修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