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在传递过程中保持燃烧状态,不能熄灭。
●轻重合适,通常在1000克~1500克之间,携带方便。
●保证火炬手安全,不被火焰热度和火焰燃烧后的灰烬烫伤。
●携带足够燃料,确保每一棒传递够用(还要有富余量,以防传递超时)。
●火焰明亮,即使在夏日阳光下也清晰可见。
●符合一定的环保要求,如果说“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对于人的要求的话,那么“更安全、更轻盈、更环保”则是对奥运火炬的要求,每一届奥运会的火炬,都必须符合极高的科技标准。因为,在接力过程中,火炬是绝对不允许熄灭的。
奥运火炬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灭。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却又十分“苛刻”,因为奥运会火炬从雅典传到各奥运会举办城市,传递形式多种多样,有跑步、有坐独木舟、有在马背上、有乘热气球等;传递路程可能遭遇各类气候环境,狂风暴雨、大雪纷飞或者酷热沙漠、高寒山脉甚至海底水下等,无论是什么条件,火炬绝对不能灭。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每一届奥运会火炬都有新的科技含量的注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的点火系统就很独特,可以生成内部和外部双层火焰,确保火炬不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它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燃料是另一个重点攻克的技术课题。早期火炬使用的燃料不尽相同,从黑色火药到橄榄油都试过。这些燃料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时甚至很危险。像1956年奥运会火炬的最后一棒采用镁和铝做燃料,火焰很亮,但剧烈燃烧产生的灰烬却灼伤了火炬手的手臂。
在吸取历届奥运会成功经验基础上,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在环保方面做得最好,它的燃料为丙烷,燃烧时间为15分钟,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环保要求。就连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也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8月6日里约奥运会最后压轴的是奥运圣火如何点燃主火炬。
三届法网冠军库尔滕手持火炬跑入马拉卡纳体育场,然后经由女篮名宿马尔卡丽的传递,火炬最后是由2004年马拉松铜牌得主德-利马点燃。德-利马用最简单的方式点燃圣火盆后,圣火盆慢慢升到半空,值得一提的是圣火盆的火焰并不大,而这也是在计划之中的,环保主题又一次体现出来。圣火盆后面的背景则是象征着太阳的圆形火炬塔,而太阳不正是地球的能力之源。巴西人以这样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智慧。截止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没有火炬传递。
北京2022年冬奥运会和冬残奥运开闭幕式计划在北京市区举行,共举办包括滑冰(含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在内的3个大项5个分项的所有冰上项目比赛。
其他雪上项目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进行。
数字火炬手点火是指在数字技术领域中,通过挖掘、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行动。数字火炬手是指那些在数字化领域中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领军人物,他们拥有前沿的数字技术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数字火炬手点火的目的是提高数字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应用效率,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社会数字化进程,从而为各行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