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对德国来说,意大利确实是猪队友,不过再怎么猪队友,总是有点用处的。
当时流传一个笑话,说意大利如果保持中立,可以牵制10个法国师,如果意大利是德国的敌人,那么德军只需要5个师就能击败它,但是如果意大利作为德国的盟友,德国需要用20师去保护它。这个笑话充分说明了意大利的不靠谱,不过再怎么不靠谱,在二战期间,希特勒依然对其不离不弃,甚至在意大利发生政变之后,墨索里尼下台,德国依然派兵将他救了出来,扶持他继续执政,占据意大利北方继续抗击盟军。德国为何如此看重意大利,主要是跟德国的处境以及国家利益诉求相关。
一战结束之后的欧洲局势,奥匈帝国已经解体,苏联被边缘化。德国遭到严重剥削,不过后来还是加入了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恢复了大国的地位。欧洲就出现了四个大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希特勒上台后,就宣布不再赔款了,后来又开始重整军备,引起了一系列外交风波,德国被英法意集体攻击。希特勒意识到,不管怎么说,德国还是需要盟友的。这个盟友当然得是大国,小国不顶用。
他首选的盟友是英国,因为英国人跟德国人在血缘上接近,而且英国不在欧洲大陆上,只要不去挑战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德国还是能跟英国凑到一块儿去的。但是英国奉行的是大陆均势政策,不愿意看到某一国独霸欧洲大陆,这也是凡尔赛会议上,英国不支持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原因。希特勒图谋独霸欧洲,英国人当然不乐意看到。而且希特勒还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独裁者,受犹太人影响比较深的英国对纳粹比较反感。因此,德国跟英国结盟,基本上没戏。
法国是德国的敌人,而且法国一直想要彻底削弱德国,但得不到英国支持而作罢。不过为了防范德国,法国可是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修马奇诺防线,跟德国周边的一群小国结盟等等,反正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德国。对希特勒来说,要想恢复德国在凡尔赛失去的一切,就必须击败法国。因此德国和法国是天然的敌人。那么在欧洲的大国之中,德国能选择的就只有意大利了,虽然意大利比较弱。从意识形态来讲,德意两国都是***国家,情感上没有隔阂。
意大利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统一之后的意大利走上了扩张的道路,一战时期的骑墙做派让意大利获得了大国的身份。但是意大利的实力是配不上的,1928年,意大利占世界经济份额才2.7%,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水平,不过比起欧洲其他小国要强得多。意大利的野心是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要达成这个目标,意大利一直想占领北非和巴尔干,要占据北非必然会跟法国和英国产生冲突,意大利自知实力不够,于是就把重点放在巴尔干方向。不过对于德国来说,只要意大利存在跟法国和英国冲突的潜在可能,这就为双方结盟提供了条件。意大利可以在地中海牵制法国。
希特勒刚上台的时候,意大利还是跟英法站在一起的。英法虽然在凡尔赛会议上没有兑现《伦敦密约》,但意大利还是获得了很多利益,只是没有达到它的期望。而奥匈帝国的解体,是非常符合意大利的利益的,意大利东北方的压力消失了,奥地利则变成了德国跟意大利之间的战略缓冲,意大利甚至以奥地利保护人自居。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在奥地利兴风作浪,引起了意大利的焦虑和反对。希特勒提出扩军计划时,墨索里尼提出了一个《四国公约》,要限制德国扩军,得到了英法赞同,意大利的地位因此得到提升。希特勒一开始接受了谈判,但最终没有理会这个提议,继续扩军备战,引起了德国和意大利关系的紧张。此时的意大利并不看好德国,毕竟英法力量还很强大,而德国刚刚开始恢复。
事实上可不是意大利要和德国结盟,而是德国胁迫意大利站在了自己的阵营,而意大利直到二战爆发都没有任何战争准备,就这样匆忙之间投入了作战。
墨索里尼在30年代就已经带领着***政党控制了意大利,但是墨索里尼并不像希特勒那样野心十足,墨索里尼只想发展好自己的国家。而对于德国而言,此时德国极为需要盟友,孤立的德国去面对英法联盟,强大的美国等是十分不现实的,因此仅剩意大利可以选择。而在意识形态上,意大利和德国都是***政权,因此与其结盟有着很大的可能性。
而在实际价值上,意大利价值也是很大的。意大利海军实力很强,对控制住地中海,切断英国的生命线有巨大价值。意大利在非洲也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完全可以吸引英国的一部分精力,降低德国的作战压力。
最终还是在纳粹德国的胁迫下,墨索里尼选择向英法开战。此举当时就遭到了上至高级官员下到普通百姓的反对,陆军参谋长巴多格里奥元帅甚至表示这简直是让意大利年轻人送死,而且意大利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起作战,军队士气也很是低落,这是二战中意大利表现不佳的关键原因。
但是即使如此,意大利还是给了德国很大帮助,这也是后来德国人营救墨索里尼让其继续带领意大利帮助德国的原因。
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复杂,这两个独裁者之间也不是关系一开始就很好,刚开始的时候是希特勒在讨好拉拢墨索里尼,想将后者拉入自己阵营,墨索里尼则依旧在观望,和英法阵营以及德国阵营暧昧不清,一方面他觉得意大利的重整军备计划尚未完成,一方面他也不想就这样捆绑在纳粹德国的战车上,所以在德国入侵波兰时还呼吁双方停战调解,而到了德国闪击法国势如破竹的时候,墨索里尼就准备跟着德国人好好捞上一把了。
德国人之所以愿意跟墨索里尼结盟,最大的助力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对墨索里尼的好感以及对同为***政权的意大利是极其看重的,但德国人此时绝对没有想到,意大利自己战斗力弱也就算了,还总是自作主张地出兵,结果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德国人收拾。
而随着战争的延续,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意大利的弱点,但德国人也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他不得不继续和意大利结盟,以防止后者落入盟军手中。而北非战场同样也成了德军的沼泽,如果北非被突破,那么墨索里尼的垮台也指日可待,德国人不愿意再分兵抗衡从南面打过来的盟军。
意大利作为猪队友,屡次拖德国后腿,为何二战德军愿与意持续结盟
总结下来原因大致有三点,看下来你可能也会有点同情德国了。毕竟这两次战役德国被意大利坑的也是很惨了。
第一点,德国并没有其他的选择,那个时期的欧洲大陆是根本没有把俄罗斯放在眼里的,所以当时欧洲的四大国就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了。因为在平时外交时,英国和法国基本上是捆绑在一起的,最后只剩下一个意大利跟德国合作了,如果说要组团打架的话,即便意大利的实力很弱,但是相比于其他实力更弱的国家,意大利可以算是德国的最佳选择了。
第二点,就是四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了。从历史角度看,法国跟意大利一直都是敌对的关系,一直以来法国对意大利的虎狼之心都是毫不遮掩的,而德国如果真的打算要跟法国开战的话,意大利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的盟友,这样一致的利益归属成就了双方一致对法的态度。
第三点,就是相比较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的法国和英来说,德国跟意大利其实算是后起之秀了,在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价值观等等方面两个国家的相同点还是有很多的。而且更重要的就是两个国家的经济是互补的,这其实也就决定了两个国家在平时的交往中要比对另外两个国家亲近的多,那么在对外政治,军事方面自然也就不谋而合了。
其实小编有的时候会觉得的如果德国没有跟意大利一起合作的话,或者不会那么迅速地就被打败了,毕竟在自己遇到难以应付的局面的时候,再伸出一只手去援助别人肯定是会削弱自己实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