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1日,无锡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成立。几年来,通过“我为希望工程捐一元钱”、“爱心储蓄”、发行“希望工程有奖明信片、纪念徽章”等途径共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在四川甘孜、陕西延安和汉中、内蒙古包头、新疆伊犁等地建造希望小学65所。一个家庭资助一名学生读完小学的“一加一”结对助学,已使延安等地区1万多名贫困学生受益。自1998年起,希望工程资助对象开始向下岗职工和特困家庭转移,400多名小学生、初中生得到资助。1999年又增加651名资助对象。现每年都公布一批新的资助对象,全都被认领。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于都县隶属于赣州市下辖县,赣南人口第一大县,且土地面积广阔,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而得名。因雩字生僻,1957年改雩都为于都。
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区含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寻乌、安远诸地,素有六县之母及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迄今为止有2214年的历史。
至于历史名人,大家耳熟能祥的,知道有谁?翻开历史课本 ,吾寻查良久,拿着放大镜也没找到可称之为名人的名字。何为历史名人 ,为历史的改革、推进做出过重大贡献或有千古佳作留传于世。被人熟知,有强大的影响力的被载入史册一听便知的人。例如:秦始皇、毛泽东、李白、苏东坡等才能称之为历史名人。
所以说于都一个也没有,于都的彩礼倒是被大家所熟知,应该比当地历史名人更为有名吧!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于都县位于江西赣州市,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经有2214年建县史,是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抗战时期,于都县是赣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红军长征的集结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于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他们的生平大致。
曾文辿,风水形派的四大祖师之一,幼时好学,长大后隐居黄龙寺,得堪舆大道。传闻他死前让第一将他埋在一个坑穴中,当年腊月他就逝世,***听他的话将他埋在那里,命名为“曾仙塘”,之后曾文辿竟然复活,成为了地仙。
丁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跟着党走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少将军衔。
钟贤文,中国人民***少将。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基层做起,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司令员,一步一个脚印,陪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经耀,1961年晋升为少将,也是跟随党一直拼打的老党员。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康林,中国人民***少将,毕生致力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获得者。
这些都只是于都一小部分名人,于都人的铮铮铁骨为我国民族独立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据记载,于都县开国将军就有16位,其它为中国作出贡献的更是数不胜数,于都县不应该被人们所忘记!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点赞,多多评论,谢谢!!!!
于都县地处江西,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央苏区的形成地之一,历史上以生产将军文明,出过26位共和国的将军。
段德彰,是原中国海军的顾问,1931年介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丁胜,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土地革命,二战以及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少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曾文辿,叶荫庭等。
于都老表自古之今,勤劳勇敢,跟工农红军参加二万五长征,老革命我镇水头谢保金,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越的子弟兵无数,都跟党走听党的话,在于都的建设中有很大贡献,我给他们致敬。
于都县地处江西赣州东部,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于都历史悠久,名人众多,近代历史上于都作为红色苏区,更是出了一大批优秀革命者。因名人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仅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名人吧!
一、曾文辿
曾文辿,唐朝时期人。自幼熟读诗书,精通天文地理,是唐朝著名的风水师。后传说曾文辿死后尸解,成了地仙,后人尊其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之一。
二、李涞
李涞,明嘉靖年间人。曾历任知县、广西参议、佥都御史、都察院中丞等职,以廉声政绩而知名,还精通诗文,是当时少有的好官。他在宝应任知县七年后被调走时,百姓哭送数百里,并贮净水一罂送与李涞,意谓他清廉如水。
三、何廷仁
何廷仁,明时期人氏。曾师从当时大贤王守仁,深得其真传,在任广东新会县任知县时,依法治政,以德化民,并且修忠祠、辟义椽,祭祀为国死难的县民,在当地很有贤名。
四、宋光国、宋华国、宋昌国
此三人都生在清朝时期,被当时人誉为“雩都三宋”。这三人都是当时著名文人,在文人之间名气很大,为人朴诚,笃于学而勇于行,引领当时文人之风。
以上是在古代历史上的典型名人,近代名人则更多了,丁盛、丁荣昌、方槐、叶荫庭、刘友光、李致远、杨思禄、张耀祠、钟贤文、段德彰、黄经耀、康林、曾庆良、曾雍雅、谢明、谢正浩这十六人都是开国少将,于都近代历史是辉煌的,除了这十六位将军外,还有众多英雄烈士,就不一一补充了吧!
开国上将陈士榘晚年曾说过:〝我很幸运,从1927年到现在,一直没离开毛主席〞。而毛主席也曾风趣地说过,我和陈士榘是一个山头,都是井冈山的。1927年陈士榘参与秋收起义,从此紧随毛泽东,踏上革命征程。
陈士榘出生于湖北武昌黄土陂,父辈都曾为湖北新军军官,曾参加辛亥革命。受家庭熏陶,陈士榘立志从军报国。1927年在武昌加入共青团,入伍国民革命军2方面军警卫团。
1927年9月,陈士榘参加秋收起义,在这里结识了毛泽东。起义受挫后,部队向井冈山进军。10月,在酃县,由毛泽东亲自带领宣读誓词,陈士榘等6人入党。
1927年11月,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陈士榘作为普通士兵代表当选三名常委之一,被毛泽东戏称“山大王”。陈士榘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历任红4军排长、3纵副大队长、司令部参谋、教导营长等职,在反“围剿”战斗中,多次立有战功。特别是在他参与指挥的1934年温坊战斗中,歼敌1旅及1团一部,俘敌2000余人,取得第5次反“围剿”作战少有的胜利。
1934年10月,陈士榘随红1方面军长征。次年3月,时任教导营长的陈士榘会同军委工兵营长谭希林率部在赤水河东岸茅台镇架设两座浮桥,为红军赤水河作战提供工程保障。
长征胜利结束后,陈士榘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等,后进红军大学学习。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在平型关大捷中,陈士榘部是战斗中的主力。在广阳伏击战中,率部歼敌1000余人,并活捉日军20师团79联队辎重兵加藤幸夫,他的被俘是八路军首次抓获日本战俘。此后,陈士榘任晋西支队司令员、115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等,率部与敌伪军作战。抗战胜利后,时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兼新四军参谋长的陈士榘曾参加北平“军调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在他参与指挥的宿北战役中,我军歼敌2万余人,国军69师师长兵败***,副师长饶少伟被俘,毛泽东发电致贺。随后参与指挥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后转战鲁西南,挥师中原,协同刘邓大军作战。
1948年3月,陈士榘参与指挥,我军胜利攻占洛阳。随后参战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期,粟裕过度劳累,陈士榘代行指挥,取得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发起时,已任3野8兵团司令员的陈士榘率部渡江,最先占领南京总统府,降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