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华班指的就是没有外援全是本土球员,尤其是在今年四强队伍中,仅有江苏女排没有引入外援杀入四强,并且放弃二次引援以自己的班底一战到底。再度让全华班、全苏班热议。
支持全华班的球迷大都认为有以下几个好处:1.培养自己队伍的年轻新人,当花钱引入知名外援时,意味着外援占据一个位置,这就会让年轻新人没有机会在赛场锻炼,这样会抑制新人的发展。2.全华班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国手,全是本土球员的队伍,让中国球员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便为国家队能够输送更多的国手,辽宁女排和江苏女排共10人入选国家队便是例证。3.那就是地方球迷为省市全运会未雨绸缪,全运会是中国一项全民运动会,要求就是全部是队伍的本土球员,只有在联赛中磨合培养队员,全运会才能胸有成竹有所作为。
而支持引入外援的球迷大都认为有一下几个好处:1.促进联赛职业化,排超联赛虽然在进步,但是距离顶尖依然有距离,引入强力外援能够带动联赛向上发展,这样也能促进国内球员的转会流动。2.强力外援具有楷模作用,由于引入外援皆是有实力的队员,这样的球员是国内其它球员的楷模作用,一起打球也能在外援的带领下逐渐提升,体验更高级别的对抗。3.促进比赛对抗的观赏性,由于外援的加入,能够很快的提高队伍的实力,这样联赛比赛的对抗性更加精彩,球迷也能享受精彩的比赛。
不知道球迷如何看待全华班呢?
全华班是职业联赛的耻辱,既然叫排超职业联赛,各个俱乐部应该以提升硬件软件,繁荣市场,增加观赏性,努力把中排超打造成世界级联赛,这里就需要引进大牌球星,打造自己球星,有助于提高俱乐部及运动员收入,让梯队建设好,从而良序竞争,继而增加中国女排实力。
而全华班无异于鼠目寸光,杀鸡取卵。虽然可以在某个位置上锻炼一名新人,但如果所有球队都如此做,靠自己队员打天下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没必要花钱引援,打成什么成绩无所谓,有没有观众无所谓,如此下去,变成类似全运会一样,现在的全运会关注度还高吗?大家把全运会变成青年队练习场。
当然,现在中国女排超级联赛还刚起步,但中国人有5连贯的女排情结,大家对女排关注度很高,中国有实力把联赛打造成类似土耳其那样,甚至超过他,足球联赛刚职业的时候,很多队也是不愿请外援,但现在呢,外援已经到世界一流球星了,所以请各队抛弃传统想法,锻炼新人那是各队青年队的事,激烈对抗,努力提高教练,裁判,运动员收入与知名度,将观众拉进体育场,那是联赛各俱乐部的事,选拔人才,优化整合,夺取好成绩那是国家队的事。别把联赛作为国家队的分组训练,因为一旦失去观众,媒体的热情,便失去了竞争力,失去了基础,失去了根基。
为什么在排球迷的圈子里,“全华班”一词火了起来?
在女排联赛中,江苏女排也是一直传统的强队,但是在惠若琪退役后该队的成绩很是差强人意,在2017年获得全国联赛冠军之后,在2018年竟然没能进入决赛,今年虽然在最后阶段发力进入到了四强战,但是根本没有人看好他们能够取得多好的成绩,基本上与冠军提前说再见了。很多人甚至在预测当惠若琪的影响逐年消失之后,江苏女排很可能在这两三年之内步浙江女排的后尘,去打9-14名的排位赛。
在本届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的比赛中,江苏女排的球迷热炒全华班概念。本届联赛,江苏女排与上海女排的交锋中已经是三战全胜了,每次被上海女排打败之后,江苏的球迷就会站出来说,我们是全华班,输了比她们获胜还骄傲,她们有个外援墨菲,有本事不上外援看看谁厉害。当江苏女排输给北京女排时,全华班立即再次被搬了出来,三个外援,这胜利太没意义了吧?
只有她们战胜了辽宁女排之后她们没有全华班,因为辽宁女排也是全华班,但是她们早就耻笑辽宁女排被淘汰了,辽宁女排不是全华班吗?不是应当享受输球也光荣的待遇吗?为什么江苏球迷大力说全华班输球也光荣,却扭过头来抨击辽宁女排输球?这个有点很是矛盾啊,令人想不通啊。
现在四强赛即将开打,很多文章开始预测冠军了,大多数文章都预测北京女排将会取得冠军。很可惜,没有人预测江苏女排夺冠,因此在这样的文章下,全华班充斥了评论区。什么全华班最光荣,全华班不拿冠也是硬实力,比冠军还光荣,全华班才应该不战而胜直接捧冠军奖杯。要是有人预测天津女排拿冠军,她们更酸了,很多人甚至说,没有塞女克兰切维奇,天津女排肯定进不了8强,等等等等。
成绩肯定会有提升,场面上也会好看很多,基本能帮助河南女排摆脱鱼腩球队的困境,但想要进季后赛估计很困难,想要进四强或者冲击总冠军就更没有一点希望,何出此言?
首先并不是质疑朱婷和李盈莹的实力,两人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水平绝对联赛顶级,咱们婷队甚至是世界级大魔王,那为什么不看好她们带领河南女排打出好成绩呢?老生常谈的话题:排球是集体体育项目,需要团队协作!
如果两人都去了河南,主攻线上肯定是顶配,前提是二传要给力,总不能指望两人整个赛季都打调整攻吧?另外球队防守怎么办?一传体系怎么办?二传能把球传到位吗?接应何去何从?年轻的主教练真的会用吗?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可别把咱们国家队球员给累趴下了,得不偿失!
河南没有外援,姑且不说有豪华配置且经验丰富的天津、上海、北京、辽宁等球队,全华班江苏恐怕都干不过,除了主攻线略微的优势外,其他各方面根本没法比!
‣其实朱婷上届全运会(2017年)代表河南打过几场球,个人表现没得说,但球队就是运行艰难,要知道那时候可是婷队的巅峰期,这都带不动河南,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原创观点,感谢球迷朋友点赞关注!
(文/小偉聊体育)
新冠绝迹在今朝,
乌云散去朱云飘。
东方朔风气已尽,
千事可乐生悲潮。
百花齐放春日暮,
老牛出栏啃嫩草。
放马过来齐撒欢,
二畜同乐真逍遥。
枫桥夜泊无眠意,
每日东台展人妖。
朱云阿姨提了个好问题!既然朱婷一个人带不动她的母队河南女排,那么再加个小将李盈莹能打出一片天吗?双核驱动还不行吗?
朱婷的实力在排超联赛是高高在上,傲视群雄!不过,排球是集体运动,一个人再强,其他位置捉襟见肘也成不了气候。如果再加个小将小将李盈莹怎么样呢?李盈莹是除朱婷和张常宁之外,国内最好的主攻,两个明星球员能带动河南女排吗?
我先来看看河南女排什么水平,她们的整体实力比较弱,各个位置都是实力不够、经验不足,在联赛中算是比较靠后的球队,如果有升降级的话,她们肯定在降级区。
那么如果朱婷和李盈莹同时加盟河南女排的话,球队整体实力肯定会有提升,但说要达到什么水平呢?估计也只是8强的水平,要想再进一步,恐怕也是很难!
不是说朱婷和小将李盈莹的实力不够,她们已经是我们最好的球员了,而是河南女排其他球员的实力太弱,太不均衡。在小组赛,朱婷和小将李盈莹双星闪耀,带进8强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进入8强赛后,大家的实力都很强,而河南女排却是短板明显,她们没有稳定的一传,没有出色的防守,也没有网上的优势。
这样很容易被对手针对,找到你的痛处,然后毫不留情猛击。特别是一传不好的话,组织不起有效的战术,让二传陷入困境中,炮弹输送不到位,你也只是空有朱婷和李盈莹两门重武器,有劲使不出!
朱婷联手李盈莹去河南女排打联赛,估计前八没问题,前四很困难。
朱婷和李盈莹联手,不管去到那个队伍,肯定可以提高球队的成绩,俩人的轮番强砸都够对手忙于应付。但是,球队是7个人协作,不是她俩双打,所以能够取得什么成绩,不仅是她俩的发挥,还得看另外5个球员的发挥如何。
河南女排的整体水平较低,和朱婷一批进入河南女排一队的球员有些已经被更年轻的队员顶替。现在的河南女排,二传张梓涵和接应毛筠怡都很年轻,有一定的基础,但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其他位置也就是副攻手李伟伟还可以,整个队伍综合来看,还是偏弱,朱婷和李盈莹加进来,也难以提升到最高水平。
从对手来看,引入外援以后,整体比较平均的上海、北汽、恒大、辽宁、江苏等队伍还是有竞争力的,李盈莹不在天津,天津女排主攻线受损,实力会有所下滑,但整体球员也还不错,加入外援,还是有竞争力的。拥有朱婷和李盈莹的河南女排和这些队伍比赛不见得占得便宜。
朱婷和李盈莹到河南女排参加联赛,河南女排的成绩也不会特别突出,预计在5~8名之间。
中国的排球评论人是一个奇葩的群体,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问。只有做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
朱婷的注册地是河南,回母队效力天经地义。李盈莹跑河南打联赛有什么理由?是转会还是租借?河南能给李盈莹的年薪是多少?
受疫情影响,奥运会延期,国际排球比赛取消。排球评论人没事干就多学习,今天一个“如果”,明天一个“假设”,有什么意义?除了制造球迷的思维混乱,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
希望头条的写手爱自己,也爱别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下半年的中国排超新赛季,有可能成为史上外援最多、最强的一届。
新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肆虐了一阵,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之下,扑灭了这场灾难。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慢慢恢复生活节奏,一切都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现在全球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却不容乐观,愈演愈烈,欧美发达国家都无法止住这个势头。这个局面发展下去,全球很难有干净的地方,除了中国。
东京奥运会已经推迟到明年,中国排协为了女排夺取冠军,大概率会仿照刚结束的2019~20赛季的做法,缩短联赛赛程,给中国女排集训腾出时间。
国外各支国家队本赛季经历了一次难以召集队员集训的难题,新赛季必定会有考虑,或许就指挥她们的优秀队员来排超联赛打拼,一来不容易感染疾病,二来可以尽快结束比赛开始国家队集训模式。
估计,下半年会有很多大牌球星来到排超联赛效力,短平快赚钱,还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还不影响国家队集训,不影响东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