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根廷接受了IMF提供500亿美元的经济贷款后,其国内开源节流的节奏就正式开启。节流自然是减少政府开支,而开源则是通过增加出口税等方式。不过奇怪的是,阿根廷突然放话要降低大豆的出口税?
昨日(9月3日),阿根廷财长Dujovne称,该国将立即下调大豆和豆制品的出口税至18%。目前该国出口商出口豆粕和豆油需要缴纳23%的出口税。为了打开出口市场,自2015年以来阿根廷就在逐步削减农产品税收,在大豆和豆粕方面,今年前6个月更是每月定时定点下调0.5%,可谓诚意满满。
但是矛盾的地方就在,阿根廷财政部在7月份,刚刚宣布要暂停削减豆粕和豆油出口税项目,时间暂定为6个月,就是开头提到的开源措施之一。IMF的报告显示,将大豆出口关税维持在25.5%,而不是按原先计划逐渐降低,将使得201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减少0.1%。
阿根廷也心知肚明,靠出口税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的财政负担。据阿根廷政府预计,谷物出口税明年将给政府带来4328.12亿比索(113.9亿美元)的收入,大约相当于其GDP的2.3%。而这次唯独放过这炙手可热的大豆类产品,意图又是何在呢?
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中国放弃从美国进口大豆之后,就加大了阿根廷大豆的进口量。仅2017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就占到阿根廷大豆出口总量的87%左右。上个月月底(8月31日),阿根廷农业部还计划在近期向中国输送约9万吨豆油,这也是阿根廷三年来将首次向中国出口豆油。
这个问题难理解吗?当中美打贸易战,阿根廷为何不趁火打劫。其实中国的事情很复杂,玉米出现严重过剩,而大豆却产量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大豆产量太低,而农民不愿意种。假如国家把补贴给农民的钱用来开发大豆高产品种,则农民就会大量种植。这样有关问题则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