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日本裁判,还是国内裁判,两场球判罚基本做到公平公正,有瑕疵的话,就是日本裁判佐藤隆治对武磊手球没看见,马宁对邓涵文那个黄牌,有点重了。
由于上港与鲁能强强对话,动用外籍裁判很正常,这也是足协说的没轮比赛至少用一名外籍裁判的规定。
贵州对恒大,同样重量级比赛,不能满足都用外籍裁判情况下,足协安排国内最优秀的裁判马宁执法,也是执法国内最高配置了。
日本裁判执法上港对阵鲁能的整场比赛,判罚的比较准确,判罚两个点球给上港,没任何问题,要说有瑕疵,就是上港反击进球前,武磊有个手球动作,镜头也给到了,以为会判罚,或许视线不好,主裁判没看着,不再禁区里,不属于视频裁判提醒范畴,所以未做判罚。
马宁执法的贵州对阵恒大比赛,整体上比较公平公正,恒大进的三个球,一个禁区内侧身凌空抽射、一个头槌顶远角、一个禁区前沿无解世界波,各个精彩,主裁判没把进球吹出来,全场出了两张黄牌,阿兰因踢人吃黄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邓涵文一个普通犯规,被出示黄牌,让他无缘天王山之战。
两位裁判都较好的完成执法任务,恒大赢,上港赢,分差依然上港领先2分,冠军关键战,就看11月3日天河之战了。谁胜,谁基本锁定联赛冠军。
邓涵文,曾诚都有3黄在身,用犸狞,让这两位都停了…… 小邓不小心被抓了,吓得曾诚后面的门球都不敢开,全都交给冯潇霆来开,那是真怕啊! 犸狞后来也无计可施,任务只完成了一般,怎么回去向你主子交代哦…… 同情犸狞……
有什么问题吗?
上港和鲁能用的日本裁判,日本裁判不是中国籍,外籍裁判对待两支球队都是平等的,没有问题,而且国际裁判也可以保证执法水平。
恒大对恒丰用马宁,也没问题啊,从裁判回避的角度来说,只要裁判注册所属足协不是两方所属足协或关联省市足协的,就可以选派,这也是全世界的中立性裁判选派原则。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注册于广州足协,贵州恒丰足球俱乐部注册于贵州足协,只要不是广东的、广州、深圳的、贵州的裁判都可以选派,而马宁是属于江苏足协的裁判,同时他还是中国最好的国际级裁判,所以非常适合于选派这样涉及冠亚军归属的重要比赛。
所以上港对鲁能,选用日本裁判,没有问题;恒大对恒丰,选用江苏足协的马宁担任裁判,也没有问题。问题里的这个“却”字从何而来?
如山东鲁能加入日本韩国比赛的话,那么就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中国足球太脏,山东鲁能进入日本韩国,那么肯定会引起其他球队效仿,有其一,必有其二。如走了三四个球队,肯定也会带走一部分球迷。那么中国足球自然会四分五裂。一个中国篮球球员到了美国打NBA,就带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组和中国篮球忠实粉丝,大批篮球球迷坐在电视机前看转播,这给国家电视台大量的金钱收入,也给美国增加了金钱外汇。何况,一个国家地方球队到了日本韩国打球,中国球迷一定按着国家队与日本韩国比赛的心态看比赛。我想日本韩国是欢迎山东鲁能来其国家参加联赛的,这样日本韩国会吸引中国球迷到这些国家来看比赛,自然会拉动这些国家的GDP,是求之不得。当然,球迷高兴,日本韩国高兴,中国足协不能同意,国家也会干预,毕竟这里有很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想想可以,现实中不可能操作的。
鲁能不会出走的!
受点委屈就选择逃离,这哪是堂堂中国球队能做出的选择。再说,鲁能是根正苗红的国企俱乐部,怎么可能会“逃离”别国去打联赛,真是想的太多了。
提这个问题的是想说,鲁能在国内很容易受委屈吧!从那年的库卡事件,到傅明事件,再到港鲁战裁判判罚争议,让队员、球迷感到心寒。所以,就有了选择出走他国的想法,太不现实了。
这么多年了,受到委屈的球队还少吗?当年的武汉光谷、大连万达,受到委屈后的最极端做法无非是“不玩了”。从各家球队发展来看,没哪支球队在受到不公判罚后,选择到别处去玩。
鲁能之于协会,犹如协会之于亚足联。还记得去年U23亚洲杯上,主场作战的中国队,受到亚足联委派的裁判的“欺负”,硬生生给吹成了客场,结果U23男足就早早回家了!当初还有球迷建议,中国队可以选择加入别的大洲足联,去得到公平,提升水平。
男足选择出走了吗?没有吧!即便亚足联有打压中国队的嫌疑,男足不也是逆来顺受吗?俱乐部之于咱们的协会,岂不是很像协会之于亚足联吗?
在国内,足球的权威是协会,针对鲁能遭受的疑似不公判罚,不都给出处理了吗?向库卡,受重罚,傅明事件协会还特地成立评议组,给定性,只是没有公布处罚结果而已,而港鲁之战,协会在没有任何申诉,就选择主动评议,这不是一种进步嘛。
这是什么问题?难道不知道山东人的性格吗?忠厚老实,待人真诚,重情重义,忍辱负重,但还有一点就是,宁折不弯!虽然鲁能泰山队受到了足球场上各方面“照顾”,球员教练球迷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但他们是坚强的,而且一定能挺住。更不会像提出的问题一样愚蠢,简直是开玩笑!参加日韩联赛,可能吗?
鲁能是国企俱乐部,球队怎么可能退出中超,而加入外国联赛呢?虽然鲁能在中超受到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俱乐部的性质,决定鲁能不可能随随便便的退出中超,更别说到日、韩联赛了,首先足协和体育总局那一关,鲁能就过不去!
不过,如果是鲁能的球员想到日、韩联赛踢球的话,这一点是可行的,问题是人家能看的上吗?现在鲁能队中,还没有一个球员有立足海外的本事,如果当饮水机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像做到知己知彼,其实也很简单,每年的亚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问题是想不想学!而且,日韩联赛的水平其实和中超差不多,只是在青训、足球体系等方面,人家确实做的比我们好,只是这方面的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学来的!
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的先踢好中超再说吧,好高骛远的思维要不得!
2020年10月22日,鲁能输给了视频裁判马宁,今天,回答这个问题更有意义了,希望鲁能认真考虑下,脱离中国足协,不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任何比赛。或者能否加入澳门足协,香港足协
最大的不足在于青训教练的水平。别说什么人种问题,日本、韩国人身体条件还不如我们,但别人的成绩有目共睹。宇宙队巴萨也没几个大高个,梅西小白哈维阿尔维斯阿尔巴比利亚,比我们国家队的平均身高还矮,所以身体肯定不是我们落后的主因。
那么是不是我们球员没天赋呢?难道十亿国人在几十年里都出不了几个有天赋的人才?你信吗?说白了就是我们青少年教练在选材、育才上太低能。青少年的基础很重要,因为一旦前面形成了不良习惯,成年后要改就非常困难了。
国内的职业队有很多是没有自己的完整梯队的,只能向一些足球学校买半成品,即便象比较成功的鲁能,在选拔少年选手时也会去一些合作的学校或体校选人。问题是这些学校、体校的教练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球员担任教练的,他们很多人年青时都没踢过职业联赛,更别说出国比赛的经历了。即便是一些有天赋的好苗子,要么他们没发现,要么一开始就没教好。举一个倒子,我们这里有一个由热心企业家开设的少年足球训练营,半免费培训6~15岁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一开始请两名半专业有证书的教练执教,后来影响力大了,又请了一位前省队退役的老教练执教,半职业和职业的教学效果立马见了高下。去年,企业老板又花高价请了个日本青训一位颇有名气的教练来执教,又让人眼界大开,学员的进步更是非常显著,有3个小家伙还分别被申花、恒大、鲁能看中。其中被申花看中的已进入梯队,从这件事看,好的青训教练,真的是足球强大的基础。
我们职业球员,一直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踢球,一代传一代都是几乎相同的理念,与世界足球的发展潮流越行越远。象孙继海、郑智这样能接触先进足球理念的人太少了,以至我们的球员教练一直都没有掌握先进的理念,浪费了我一代又一代的可造之材。近几年,我们的中超确实请了很多名帅执教,现在的中超球员也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虽然不能到五大联赛里学习锻炼,对他们来说仍然要比前几代学到得更多更先进的技战术和训练方法。如果他们以后当教练,肯定会比前辈更强。
但我们不可能等现在这批员退役再带队,等他们带出人来都已经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了。我们的中超球队那么舍不得花钱,几千花上亿欧元地买球星,为什么就不舍得花一千几百万请一些象巴萨青训营的青训教练呢?我觉得打造一流的青训才是长久之计,也是中国足球的强盛之路。现在象恒大鲁能这样花大钱搞优质青训的俱乐部太少了。中国足球的改革就要以此为突破口,否则象现在这种青黄不接、郑智都无人能超越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中国的足球产业经济对比欧洲足球发达国家还有落后很多的。根据统计,全世界足球产业年生产总值高达5000亿美元左右,大概处于“世界第17大经济体”的地位。在一些足球发达国家。足球占整个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占比43%左右,远超篮球、排球、田径等其他体育项目。其中在欧洲 ,足球产业占体育市场的83%,在拉丁美洲市场占据89%,而在亚洲市场占据37%的份额。中国则更低。主要的差距是在联赛方面的差距。
世界顶级足球联赛中的足球俱乐部是最具品牌价值的体育团体。皇马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具价值的体育团队,2014年价值估值为32.6亿美元,巴萨和曼联分别为31.6亿美元和31亿美元,分别为全球体育团队价值的第4和第5名。从品牌价值的角度看,前十大商业价值团体中,足球俱乐部占据半壁江山。其中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俱乐部,皇马连续三年位于世界俱乐部第一。
根据统计,欧洲是全球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欧洲足球俱乐部近年收入达到159亿欧元,1996-2014的18年间,欧洲足球俱乐部收入增长559%,年均增速为9.5%。欧洲足球俱乐部日常的收入结构主要是球赛商业播放权收入占34%、赞助占25%、商业广告收入占8%,另外还包括16%的门票、8%的奖金及9%的其他收入。
反观中超公司,2014年总收入才4亿元,还已经是成为职业化以来收益最高的赛季,但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度为2.22亿。俱乐部层面盈利情况仍不乐观。2014年中超俱乐部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广州恒大、上海申鑫、贵州人和、上海东亚、广州富力5家俱乐部实现盈利,2013年则仅有广州恒大和辽宁宏运2家俱乐部盈利。从历史的整体看,中超俱乐部仅有2011年实现微利,其他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此外,目前中超90%的营收来自于商业赞助,转播权与衍生品开发占比依然较低。可以说,我国足球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谢谢邀请,这两年中国足球市场持续发展,中超的大部分球队都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优秀的外援,而财力较弱的球队多在保级区挣扎。虽然中超如此火爆,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
像上海上港,广州恒大等球队,虽然成绩比较好,但是俱乐部依然是在亏本经营(去掉俱乐部的推广效益看直接收支),而这种情况在欧洲却很少见,即使不能获得收益,他们也会维持在收支平衡,像赔本搞足球这种事他们很少做。
再有就是太多的资本用在了引进强大的外援,大部分球队不愿意去搞青训,因为青训周期长效率低,不如直接买人,因此造成资本的流失。但是这种的资本消耗虽然有短期的效益,但是并不利于长期发展,这是一种畸形的足球发展。
其次,在足球基础设施上投资也过少,足球场个数远远跟不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