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道速滑第一枚奥运奖牌是银牌,是李琰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获得的。她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获得银牌,开创了中国冬季奥运新历程。北京奥运村采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设计。向世界展示古老北京建筑与新型建筑的科学融合。
不是纯的,是合金。铜牌,他们中间有百分之10的锡,此外百分之90是铜。银牌中的大部分成分是银,大约占百分之92点5,而另外百分之7点5是铜。
金牌同样属于合金产品,中间包含有银制成分,不过19克的金牌中6克的纯金含量已经能够保证金牌的高品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各需要金牌1000枚,银牌1000枚,铜牌1000枚,金银铜牌的总数为6000枚。制造2000枚金牌所需的13·04公斤黄金,原料取自智利。2000枚银牌总用银1·34吨,原料取自澳大利亚。2000枚铜牌消耗了0·83吨电解铜,原料来自智利。
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过程。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奥运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北京残奥会奖牌的设计创意、造型与北京奥运会奖牌一脉相承,同样采用了“金镶玉”方案,体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追求,完美诠释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奖牌所需金属材料来自澳大利亚和智利,奖牌用玉为昆仑玉。
制作奥运奖牌所需的金属材料由必和必拓位于智利和澳大利亚的矿场提供。其中制作金牌所需含13.04千克黄金的铜精矿由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埃斯孔迪达铜矿提供。制作金银牌所需含1340千克银的铅精矿由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的坎宁顿矿提供。制作铜牌和纪念奖牌所需的6930千克电解铜则采自智利的一个铜矿。
北京奥组委经过认真研究,委派多名专家和玉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最终确定青海昆仑玉符合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要求。2008北京奥运会金、银、铜三种奖牌分别采用白玉、青白玉和青玉镶嵌。
这里面金中镶玉制作难度最大,由于北京奥运奖牌工艺的复杂性,加上国际奥委会对奖牌抗冲击、抗摔的特殊要求,奥运奖牌玉环用料、工艺制作的要求相当高,在制作中仅奖牌玉环加工误差就不超过头发丝的1/3。奖牌制作最大的难度在于金镶玉,包括众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和高级玉雕师在内的专家科技攻关,将金镶玉、银镶玉、合金镶玉等贵金属与玉的镶嵌工艺完美结合起来。高品质的昆仑玉原料完成加工工艺后,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上海造币厂最终完成奖牌的制作。
2米高处掉落安全无虞
根据往届奥运会经验,有些运动员在获得奖牌后,处于兴奋状态,会将奖牌抛向空中,有损坏奖牌的可能。而金玉结合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玉易碎。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奖牌的玉石损毁率,这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为了提高奖牌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完善结构强度,在设计和修改过程中对奖牌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多次技术测试,先后对三种不同结构设计的奖牌进行了跌落试验,让奖牌分别以不同角度从1米、1.5米、1.9米的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而通过实验明确了三种不同结构设计的奖牌的不同性能,并据此调整了奖牌厚度和内部结构。后来,专家又相继做了奖牌跌落试验,让奖牌分别以不同角度从1.5米、2米的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在保证奖牌工艺要求的同时,玉石仍能保持完好,确保奖牌的安全性。